40后、70后名家同台“对话”当代海派名家·双人展系列再迎张培成、丁设_行业动态_乐鱼登陆-网站登陆入口 

行业动态

企业邮箱 | 乐鱼登陆 | 乐鱼登陆入口 | 乐鱼登陆网站



40后、70后名家同台“对话”当代海派名家·双人展系列再迎张培成、丁设

时间: 2023-12-28 02:18:00 |   作者: 乐鱼登陆入口


  12月9日,刘海粟美术馆内,一片别样“墨”香。“当代海派名家·双人展系列——张培成、丁设”正式开幕。

  知名海派艺术家张培成、丁设的作品分别在刘海粟美术馆3、4号展厅展出。在上海成长的两代艺术家,同台炫技,形成传统与创新、抽象与具象的艺术对话。

  这也是当代海派名家·双人展系列的“第三波”。此前,该系列展已陆续推出杨正新与王劼音、张雷平与何曦的双人展,均取得了不俗反响。

  展览由刘海粟美术馆、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主办,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当代水墨艺术研究院承办,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总顾问为朱自强,出品人为石墨、郁镇宇,策展人为石墨,林明杰担任学术主持。展览将展至12月24日。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当代水墨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石墨说:“上海是中国现代美术发祥地,凝聚了红色基因、江南文化和海派胸怀。置于当代文化语境中的上海,拥有开放多元的城市文化品格和良好的艺术生态。如何为优良历史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能,当代海派名家双人展系列五年计划正是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联合刘海粟美术馆共同策划的探索尝试。”

  1948年出生的张培成,成名颇早,现为上海市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曾任刘海粟美术馆馆长、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对于参加此次展览的初衷,张培成揶揄自己道:“我老了,容易有惰性,这个展览会迫使自己去画一批新作品。”

  此次展览,他带来了最新的两个系列《洪荒世界》和《绚烂》。其中,《洪荒世界》聚焦原始社会人类生活,黑白水墨着色简洁,画面充满古朴、苍凉之感;《绚烂》则以当下都市生活为题材,同样以水墨绘制,但用色鲜亮,充满勃勃生机。风格各异的两个系列,也形成了张培成水墨风格的自我对话。

  “展览很有意思,也很有学术意义。”张培成说,“之前一直在画中国古代创世神话主题,展出后反响也蛮好的。这个展览我想从创世神话出发但再延伸出去。”

  张培成说:“在艺术上,我是不安分的。”事实上,从早年民间画风的探索,到再次出发的《洪荒世界》和《绚烂》系列,多年来张培成形成有着鲜明个人风格的独特水墨语言,并一次次突破自己。

  他说:“当年的民间画风,我画了十来年后就开始觉得没劲。因为太熟练了,当我每次提笔,我就已经知道这张画最后呈现的会是啥样子。”张培成直言,自己最喜欢创作时的“未知感”,“提起画笔,心里明白自己要往哪个方向走,但对结果的呈现是朦朦胧胧的,那才有劲。画画好玩,其实也就在这里。”

  但他强调自己“喜欢求变,但不喜欢突变”。张培成说:“一般还是在自己原先的轨迹上不断往前寻找新的表达方式。如果刻意转变,其实也不是很真诚。也不是我要追求的‘变’。真正的求变,应该是在自我探索中就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而真正的创造,也应该是深入艺术语言各方面包括造型、画面结构、空间结构等全方位的追寻探索,而不是单一的一种变化。”

  笔墨当随时代。对此,张培成坦言:“一个艺术家,必须要有一个定位。对我来说,时间上,必须是当代的;空间上,必须要是中国的,而且还必须是我自己的风格。”

  对于“海派名家”的美誉,张培成说:“程十发先生说过,海派无派。海派画家比如吴昌硕、任伯年、赵之谦,他们的艺术风格各不相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保守。他们抱着开放的心态,又是在上海这样一块很开放的土地上,纷纷闯出了自己的艺术天地。上海以包容的心态欢迎和容纳全国各地来的艺术家。”

  刘海粟美术馆4号展厅,此次展出艺术家丁设的作品。展出作品类型丰富,包括绘画、装置、手稿以及数字作品。这些作品大多为大尺寸作品,最大的能够达到十来米的高度。

  1972年出生的丁设,毕业于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现居上海,是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对于此次展出作品,丁设介绍:“我希望类型更丰富一些,风格更纯粹一些。就纯粹而言,我希望用黑白两色呈现。4号展厅展出的作品包括亚麻布作品、铝丝装置作品,还有数字影像作品以及用霓虹灯管做的作品,基本都属于‘黑白’系列。”

  近年来,丁设致力于抽象符号表现和东方文化书写。“我的作品绝大多数都是以书写方式来进行抽象样式的表现,虽然材质包括艺术形式表现都不太一样,但是大多数都是内容符号,这和我之前的风格都是有延续的。”

  作为抽象领域为主的艺术家,丁设认为,东方人的审美方式跟西方人不太一样,同样画抽象绘画,线和点的运用就不太一样。“因为我们对线的认知,从中锋到侧锋,以及它的顿挫、停顿或者说转折,都是我们从小练习书法或描红的时候形成的习惯方式。我们的文化对我们的影响也会根深蒂固,所以呈现出来的表现方式肯定跟西方人不一样,反映出来的情绪和视觉也就不一样。”

  丁设一直在思考,如何在以西方审美主导的抽象领域建立起东方文化的表达语系。“如果我创作的抽象艺术没有自己特有的视觉方式,就没什么太大的意义。中国抽象艺术的发展,也是世界整个抽象艺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站在我们自己的文化角度和思维视觉方式来进行呈现,这是西方无法替代的一种样式。”

  和张培成致力于“突破”类似,丁设每一天都在努力“让自己在创作上变得更陌生”。“如果说今天画的东西跟昨天没有过大区别,就没有太大意义。”丁设说。为此,他经常否定自己的惯性思维方法。“每一天都要否定自我,在这个否定的过程中,在陌生的创作过程中来寻找自己。这种陌生感,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但一个具有探索精神的艺术家,每一天面对的都是新鲜的,这样做出来的作品才是有意义、有生命力的。”

  丁设出生于浙江临海,青年时期来到上海,逐渐成长为海派艺术名家。在他看来,海派文化具有融合的包容性。“艺术家个体的丰富性是上海的突出优势。我有幸在这个城市生活、学习、工作,感受这个城市的艺术风气和氛围。在上海生活的外来艺术家,经过一段时间,也会被这个地域的文化而吸引,逐渐形成一种海派表达样式。”

  今年是当代海派名家双人展系列推出的第三年,至今已经持续推出六位风格迥异的海派艺术家。石墨表示:“本次双人展不单单是海派艺术家个人最新力作的展示,展览将丁设抽象符号的东方书写和张培成人类文明共同体想象的两种叙事作对比呈现,希望引发跨学界业界跨文化跨媒介的关注和对话,同时把持续深耕创新的海派艺术家进一步带到大众视线中。”

  本次展览学术主持、知名艺术评论家林明杰认为,艺术不是被动地“随时代”,更应该是呼应时代,引领时代,创造时代。这正是海派双人展系列选择艺术家的重要标准。

  此次展览推出的两位海派名家中,张培成的作品青春烂漫,像是朦胧诗和校园歌曲,但并不代表柔弱和缺乏分量。丁设不拘一格采用各种媒介和手段来进行艺术表达,甚至连他工作室所在建筑维修时的脚手架铁丝,也被他收集起来做成了作品。

  石墨表示,当代海派名家·双人展系列未来将更加重视展陈方式的变化和大众传播推广,将展览与美术馆空间运营、与艺术教育和国际艺术交流建立联系,深描并刻画海派文化土壤中的当代艺术叙事体系。


上一篇:海派艺术家个展:展看上海表情和观众闲谈
下一篇:29位海派艺术家描绘苏州河两岸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