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穿短旗袍的女子_乐鱼登陆入口_乐鱼登陆-网站登陆入口 

乐鱼登陆入口

企业邮箱 | 乐鱼登陆 | 乐鱼登陆入口 | 乐鱼登陆网站

乐鱼登陆入口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穿短旗袍的女子

时间: 2024-02-18 11:47:06 |   作者: 乐鱼登陆入口


  上海民间旗袍丰富多彩的活动背后呈现出的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文化记忆和不一样的区域之间的情感联结,这正是海派旗袍强大而深厚的生命力所在。源自民间的非遗保护和传承,是政府保护部门非遗实践与企业市场行为的重要基石和补充,极大地推动了海派旗袍的活态传承。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升,许多国家逐渐重视民间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掀起一股世界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潮。随着2001年中国昆曲被列入第一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2003年中国古琴艺术被列入第二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遗保护进入国家文化建设系统工程中,非遗也成为一个文化热词,逐步深入人心。中国传统服饰资源宝库中慢慢的变多的瑰丽遗存被挖掘出来,海派旗袍即是其中一例,在非遗视野下海派旗袍有了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表达。

  北京、上海、辽宁、吉林、黑龙江等与旗袍有过渊源的城市,纷纷为旗袍立项申报国家级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旗袍从日常穿着的实际功用层面抽离出来。旗袍的文化历史、传承发展、工艺流程、审美情趣等各方面非常关注,被赋予解读历史、传承文化、还原生活的重要价值。2007年,上海将“海派旗袍制作技艺”和“龙凤旗袍制作技艺”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上海“龙凤旗袍制作技艺”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使海派旗袍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上海市各级政府、市非遗保护中心及相关非遗保护单位继续组织专家、学者对旗袍的历史发展、社会心理、审美观念、工艺传承等各方面做研究;出版各类旗袍方面的书籍或画册;不定期举办各类旗袍展览、表演或相关活动;积极推动海派旗袍的生产性保护。此外,来自民间的众多旗袍爱好者也纷纷自发建立旗袍社团,组织各种旗袍活动。在非遗保护的旗帜下,海派旗袍的保护活动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

  发展定位为国际文化大都市的上海,在国内外的文化交流中一直发挥着文化窗口的作用,各种各样的形式的海派旗袍展览则是这扇窗户中最靓丽的风景之一。

  2004年,上海组织人员赴法国巴黎和马赛举办了“20世纪初叶上海服饰展”,展览展出了包括数十件海派旗袍在内的中国服饰,在当地引起了极大反响。

  2008年4月15日,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主办的“百年旗袍展”在上海美术馆展出,从清末到二十世纪末近一百年间一百多款传世旗袍实物、旗袍月份牌及历史图片为观众呈现了海派旗袍的百年历程。为期半月的展览期间,多达二十万人次观看了展出。展览之后,主办方还在上海国际服装节闭幕式上隆重推出了大型多媒体综艺时装秀“海上花—百年旗袍大型展演”,展示了不同时期、不一样的风格的海派旗袍,打造出一场美轮美奂的旗袍时尚视觉盛宴。

  2012年6月29日,由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等主办的“缤纷海上花—海派旗袍项目系列展示推广活动”亮相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其中“至臻与永恒—海派名媛旗袍特展”成为轰动一时的文化热点。展览展出了二十世纪30位上海名媛的36件旗袍以及这些名媛在三四十年代身穿旗袍的珍贵照片,此前它们中的绝大部分都属于私人珍藏,从未向公众展示。这次展览不但展示了三四十年代的旗袍实物,更是将穿着旗袍的中国女性和她们的故事分享于大众。

  2013年6月29日,“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在台北开幕,展览精选了包括旗袍在内的200多件传统技艺和传统美术作品,展品展示了上海海派文化特色和城市文化品位。前来参观展览的台北女士们不约而同地穿着旗袍在现场亮相,让展览与观众的互动达到了高潮。在这场极富深意的展览中能够正常的看到,在民间文化交流中海派旗袍不但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展示媒介,更是联结两岸中华儿女的感情纽带。

  2015年12月,上海臻品海派旗袍收藏展示馆主办的“上海望族旗袍2016迎新特展”在上海图书馆举行。展览展出的70件旗袍皆出自宋庆龄家族、荣宗敬家族、顾维钧家族、盛宣怀家族等原上海名门望族。这些旗袍无论在面料选择、加工制作、款式设计等方面都体现了海派旗袍特殊的精致和魅力,承载了名门闺秀特有的审美意趣,堪称海派旗袍的精华。

  2018年2月和4月,由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主办的“‘一带一路’大型中国非遗服饰精品展—百年海派旗袍展”开幕式在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和比利时布鲁塞尔文化中心隆重举行。展览展出了数十件上海市非遗保护协会收藏的珍贵旗袍实物和民国时期老照片、月份牌以及现当代著名服装设计师设计的新式旗袍。在布鲁塞尔的开幕式上,世界各国驻比利时大使夫人们还身着沪上名家制作的旗袍进行了走秀活动,成为当地国际文化交流的热点新闻。

  2021年11月5日,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盛大开幕,在“非遗客厅里”展出了两款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推荐、笔者组织传承人设计制作的海派旗袍。笔者接到为“非遗客厅”设计旗袍的任务后,率领制作团队在一个月内日夜赶制,最终如期为“非遗客厅”交出满意的答卷。两件旗袍款式融入了西式女装晚礼服的元素,纹样采用满绣加局部手绘,凸显出海派旗袍的典雅,衬托出东方女性独有的含蓄之美。旗袍分别取名“蝶聚”和“翩跹”,每件刺绣100只展翅飞翔的蝴蝶,既隐喻旗袍诞生百年,又借蝴蝶的蜕变与千姿百态寓意海派文化的变革、创新和多彩多姿。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多个层面的价值,许多项目不但具有历史、文化、审美价值,同时也具有实用、商业经济价值。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不但要学术化、公益化的保护,更要努力持续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生命力,使其具有自我造血、自我发展能力。2012年 《文化部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说“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将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也确立为一种保护手段。2021年9月3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背景和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中,6次提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合理规划利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产生活”等,更是显示了国家对非遗进行活态保护、生产性保护的重视和支持。

  作为时尚产业中的旗袍,自三四十年代进入国际时尚舞台后,就一直是各国时装设计师设计灵感的来源,总是以不同的时尚面孔出现在国际时尚舞台上。时装设计师三宅一生、瓦伦蒂诺也都在设计中尝试过旗袍的造型。中式立领、盘纽、开衩的元素一再被设计师们使用,中国旗袍和欧洲夜礼服结合后的礼服,不时出现在国际国内的时尚舞台上,旗袍可谓是最富于“中国风”的时尚表达。

  五十年代后,虽然旗袍几乎在中国大陆日常生活中绝迹,但上海依然保留了相关公司制作旗袍,这一些企业专门生产旗袍作为工艺品出口国外换取外汇,制作旗袍的裁缝师傅和制作技艺依然得以留存和传承。80年代末,旗袍重新回归人们视野后,上海重新出现了专门制售旗袍的服装店或服装公司,长乐路云集多个旗袍店家,被称为“旗袍一条街”。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沪上的旗袍品牌更是层出不穷。其中,较为大众所知的有龙凤、瀚艺、庄容、蔓楼兰、上海滩、凤瑞梅枝、金枝玉叶、丽古龙、凤和祥……随着海派旗袍的回归,慢慢的变多优秀的旗袍制作者不断出现,为广大购买的人提供了多元的选择。

  如何推动这些旗袍企业在非遗保护中既能保护传承文化又能获得市场的持续发展,一直是非遗保护部门探索和努力的方向。2007年龙凤旗袍被列入上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11年又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企业申报非遗名录的过程中,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协助企业挖掘历史资料做理论研究。在企业申遗成功后,又组织非遗展览、传承人交流培训等活动。龙凤旗袍注重传承和发扬传统工艺,在选料、缝制、图案及整体设计的所有的环节,都努力传递出海派文化独特的审美意味和文化意涵。瀚艺旗袍多年来一直由海派旗袍大师褚宏生掌舵,在他的指导下,瀚艺旗袍秉持中西合璧的海派理念,坚持以手工缝制,可谓是上海工匠精神和品位的继承者。瀚艺旗袍同时积极进行非遗宣传活动,为2018年2月和4月在巴黎和比利时举办的“百年海派旗袍展”提供了多款创新制作的海派旗袍。庄容旗袍也是海派旗袍新一代传承者之一。在上海非遗保护部门举办的“天工开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精品邀请展”和2020年上海“非遗购物节”中,都可看到庄容精彩的旗袍作品。目前,沪上已经崛起了一批青年技师,他们有的成立旗袍公司进行海派旗袍设计、生产、销售的整体运营;有的建立旗袍工坊专攻设计和小众高级定制;有的围绕海派旗袍从事盘扣、工艺品等衍生品设计生产。其中不乏在经营之余积极从事非遗保护的传承人,在市场运营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非遗宣传推广活动,是海派旗袍事业的后起之秀。

  八十年代,随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的良好转向,旗袍重新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二十一世纪初,在国家非遗保护的大潮下,海派旗袍的文化属性又被挖掘而出,百年前海派旗袍在上海发祥时焕发的生命力,重新又在民间迸发。上海民间众多旗袍爱好者组织了许多旗袍协会或沙龙,穿着旗袍举办各种活动,甚至自费到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旅游、走秀,成为民间的“旗袍形象大使”。

  2013年成立的上海中外旗袍文化联谊会,在短短几年内,会员多次自费出访多个国家,传播中国传统服饰文化。2018年,在上海中外旗袍文化联谊会成立五周年之后,又成立了旗袍艺术专业委员会,对协会的旗袍文化宣传和交流工作做更深入推进。

  2014年成立的上海海派旗袍文化促进会,是在上海市妇联、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以及上海市社团局指导下的民间社团。在每年“6月6日海派旗袍文化推广日系列活动”中,促进会积极组织旗袍定制企业和各界优秀女性参与到海派旗袍推广中。促进会还成功地举办了海派旗袍米兰世博会行、海派旗袍相约维也纳走进联合国、2017年海派旗袍央视春晚520表演、海派旗袍相约古徽州、徐州、贵州等系列活动,成为展示海派旗袍最靓丽的名片之一。

  2014年11月20日至23日期间,由上海、香港、台湾三地旗袍文化推广组织联合举办的“情缘中华—2014首届两岸三地旗袍文化推广主题晚会”在上海商城剧院精彩上演。为这次展演的成功上演,上海旗袍文化联谊会会、中国台湾中华旗袍艺术交流学会以及中国香港的旗袍相关协会都付出了数月的努力。晚会所有的演员均是来自两岸三地旗袍爱好者,她们为观众呈现了一场集古典、民乐、爵士、流行等多元风格为一体的旗袍秀。

  非遗保护的终极目的不是将民间传统文化遗产置入博物馆或展览馆供人凭吊或参观,而是力图使其能重新进入现代人的日常生活。非遗中许多资源本身就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衣食住行或实践活动,源自民间的热爱和流行正是其得以延续的丰厚养分。上海民间旗袍丰富多彩的活动背后呈现出的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文化记忆和不一样的区域之间的情感联结,这正是海派旗袍强大而深厚的生命力所在。源自民间的非遗保护和传承,是政府保护部门非遗实践与企业市场行为的重要基石和补充,极大地推动了海派旗袍的活态传承。

  海派旗袍产生于上海城市特定的地理环境、文化背景、民俗风情,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至今都为海派旗袍的蜕变、传播和传承提供着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养分。在国家非遗保护的文化大工程中,海派旗袍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已成为城市重要的文化资源、文化品牌和文化名片。2021年,从中央到上海发布了一系列非遗保护的重磅文件,显示出各级政府为弘扬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保护非遗技艺的信心和决心,在这个大背景下,海派旗袍的非遗保护工作在未来的发展将会更上层楼。


上一篇:《上海·我国的女性》 旗袍如诗佳人如画
下一篇:免费法令咨询在线官网供给全方位免费法令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