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旅游风情小镇:留下小镇最独特的味道_乐鱼登陆网站_乐鱼登陆-网站登陆入口 

乐鱼登陆网站

企业邮箱 | 乐鱼登陆 | 乐鱼登陆入口 | 乐鱼登陆网站

乐鱼登陆网站

浙江旅游风情小镇:留下小镇最独特的味道

  昨天下午的2016浙江旅游总评榜颁奖典礼中,一场主题为“固化与活化:旅游风情小镇的保护与发展”的分享会,令在场观众感受到了一场头脑风暴。

  分享会上,来自柯桥安昌镇、德清莫干山镇、江山廿八都镇和温岭石塘镇的4位镇长,与浙江工商大学旅游学院院长易开刚,中国旅游研究院标准化研究基地主要负责人、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教授任鸣进行了一场有关旅游风情小镇建设的对谈。

  春日暖阳下,来到古镇安昌的人们,喜欢坐着乌篷船看沿河风情。漫步十里长街,就如同穿越在古镇安昌的悠久历史长河里。

  “很多人过年前都会专程开车过来买酱货,我们安昌最出名的也是腊肠、酱鸭这块牌子。”安昌镇镇长徐锐告诉钱报记者。如今安昌的酱货,早已和绍兴黄酒一样堪称一绝。

  “安昌的酱鸭,是用养了两到三年的老鸭来做,现在很多人喜欢吃瘦肉多的酱鸭,不少人家也会使用呆头鸭做酱鸭。但是老底子的安昌人都喜欢用老鸭,做出来的酱鸭更加香味浓厚。安昌的腊肠也和外面的不同,用的是酱肉,灌好后就挂在自家房前的河边。”徐锐介绍起古镇的酱货头头是道。

  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典型江南水乡古镇里,全长1747米的明清老街依河而建,南岸是民居,北岸是古街市,两岸的石埠码头虽然有些残败迹象,不过更加显出年代感。

  古镇一些传统的店铺基本接近于原貌,各家店铺里摆放着绍兴特有的商品,小河边停泊的乌篷船,耳际响起的“莲花落”,或轻悠曼妙的越剧,夹杂着当地的方言,有些走进了鲁迅小说里鲁镇的场景。

  除了箍桶、酱园,古镇上还有纺花、打粽绳、磨剪刀、修伞、补缸、扯白糖等。大老远就看到扯糖的师傅舀一斗雪白的砂糖,倒进锅里,加热、搅拌,糖成了糖汁,糖汁被飞快地扯成长长的一条软白糖,粗大滚烫的糖条在师傅手里上下翻飞,自如得像是绕着毛线,最后切成小块。放一口进嘴里,浓浓的香甜就是小时候的味道。

  庾村是进入莫干山风景区的必经之地,它是个承载了许多历史故事的地方。莫干山镇组织员蔡志伟告诉钱报记者,庾村的庾姓就是南北朝时代著名文学家庾信的家族,庾姓人家聚居的村落被叫做庾村。而如今,庾村仍然质朴,但又有无限的活力。

  走在庾村街上,老旧的砖瓦墙,泛黄的门牌,铁艺的花架,让人仿佛穿越到了民国时期。自从民国风情街改造到现在,这里陆续入驻了各种各样的商铺。庾村有个市集,叫做“庾村文化市集”,莫干山文化风情如今仍然被当代的艺术家、设计师、画家、农改人士继承发扬着。在这座山村间,藏着的是中国首座乡村文创园。

  村里还有不少咖啡馆,装修时融入了很多当地文化。店堂里,除了各种老物件和咖啡,居然还能买到应季的笋干、豆子以及当地出产味道十分不错的红茶及莫干黄牙。

  而莫干山镇的森林休闲产业,蜚声海内外的“洋家乐”也是“功臣”。蔡志伟介绍:“早在1892年西方人就在这里建别墅度假,那时候就有海派文化的注入;到了民国又有黄郛采用西方理念开展乡村改良运动;2007年洋家乐的崛起,莫干山又开始了新一轮中西文化交流,使得莫干山既有中国古典文化之精,又有西方休闲文化之灵。”

  莫干山镇生态休闲旅游的发展,不但传承了民间传统文化,也发展了创意文化。“公共艺术文化已经渐渐走进莫干山镇,为小镇提升乡村特色和产业层次注入了新内涵。比如‘一竹一世界’国际竹创意设计系列活动,比如‘创客手艺超超市’,又比如中国首家近距离体验意式慢生活的意大利生活馆。”蔡志伟说。

  时下的廿八都镇,春光浓郁。环山的梯田油菜忙着疏花续蕊,开耕不得闲的农人驾着拖拉机经过乡道,驶向长长的田埂,突突作响的车轱辘声带着一股田园生活所特有的律动感。

  除了鸡犬桑麻的乡土气息,廿八都也有明清建筑、多元民俗,以及风格各异的观光村落,是“大山里的文化飞地”。

  沿廿八都镇浔里村外的乡道一直走,尽头是跨越枫溪的珠坡桥,翻过桥就是廿八都古镇景区。从景区大门进入,可见一条铺着青石板和鹅卵石的巷子由东北向西南曲折延伸,街巷宽三四米许,两旁是当地人的商铺住宅,屋前有条顺着巷子走向的小渠,渠水清澈。

  “廿八都的建筑自成一绝,这里保留着不少清代建筑群,也有少量明代建筑。游客听闻最多的肯定要属沿枫溪铺展的三十六幢民居、十一幢公共建筑了,它们构成了近两公里长的明清古街,游客可以参观到当地的商贾文化、方言文化和民国文化。”廿八都镇镇政府的王小亮来这儿工作两年了,谈起当地的建筑与人文是如数家珍。

  农耕博物馆、北堡门、三品游击衙门、文昌宫、洋油店、德春堂药店、东岳宫……从明末的官邸,走到民国时期的大户宅院,保存完好的牛腿、雀替、椽栿、木刻、马头墙,以及洋烟、洋火盒、古钱币、发报机等大量兼具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的实物,高度反映了古镇当年的繁华。

  镇上,除了店铺必要的装饰,大多数建筑都尽可能保留原始模样。透过徽派建筑的黑白以及雕花槛栏的赤褐,恰好能看到一个返璞归真后的廿八都。

  廿八都的原汁原味,得归功于当地人对于古建筑保护的重视。2007年,廿八都镇投入8000万元,启动古镇一期保护性开发工程,对于浔里村及花桥村的古建筑进行了规整,经过1年多的努力,廿八都古镇景区在次年10月正式与游客见面。接下来的10年,廿八都人依然没有懈怠。

  “我们希望廿八都能通过建筑为人们展现父辈祖辈所经历的小镇生活,人们在镇上能够正常的看到跑旱船、对山歌、踩高跷等传统民俗,也可以吃到八大碗、铜锣糕等风味美食。”建筑是古镇的灵魂,对于这点,廿八都镇镇长钟炳根再清楚不过了。叶晨

  中国大陆新千年第一缕曙光首照地,东方好望角——石塘镇,位于温岭市东南濒海处。

  这里是一个古老的渔村集镇,依山而筑的石砌建筑独具风采,见证着渔村的繁华和沧桑。这里也是一个新兴的滨海度假区,环海岸线的滨海绿道串起了海景。

  山、海、石相映成趣,石塘素有“画中镇”之称。画家、诗人、摄影家更是纷至沓来,所以这里还被人们誉为“东方巴黎圣母院”。

  在石塘镇政府的大厅,钱报记者看到一面石墙,上书“吉祥石塘”,下面有醒目的英文“StoneTown”,一下子就把这个镇最突出的特色概括出来了。

  石塘的石元素无处不在,石屋、石街、石巷、石级,靠海的道路、老屋都是依坡而建,房屋随地势升降起伏,路是石铺,街是石造,巷是石围,房是石砌。

  石塘的老街,是弯弯曲曲的块石街路,两旁石砌的房屋错落有致,为了防御海风的侵袭,屋顶也用石头和岩块构成,这也是与一般的石头屋最显著的区别。

  石塘镇镇长江陶舜告诉钱报记者,石塘留存石屋19000多间,其中清代石屋759间、民国石屋1833间。“近年来,已有300多间石屋民居被开发成了各具风味的民宿,已建成并营业民宿11家,不过全都保留了石头元素,在原有石屋的基础上进行建造改良,特有的石屋、海山、渔村等,让石塘的民宿呈现出不同另外的地方民宿的美感和气质。”

  石屋、石头是石塘的特色之一,而这些元素也在新建的滨海绿道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去年开放的一期8公里绿道串起了沙滩、渔港、石屋。钱报记者漫步绿道发现,绿道运用石木结合的方式来展现半岛特有的“海山”古朴风情。“亲水栈道和观景平台都用木头,服务点的房屋、路牌标示、凳子都用石材或者木石结合,尽可能保持石塘的原有风貌。”江陶舜说。

  旅游风情小镇的建设将是未来3年浙江旅游业发展的重点项目,也是我省实现旅游+的产业抓手。

  浙江省5年内要验收100个旅游风情小镇,去年已经公布了首批21家小镇创建名单。列入名单的小镇如何创建旅游风情小镇?创建旅游风情小镇的意义又是什么?

  听听中国旅游研究院标准化研究基地主要负责人、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教授任鸣,和旅游规划专家、浙江工商大学旅游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易开刚两位专家怎么说。

  第一个关键词是“保护”。对当地的自然人文、民俗民风、物产风味进行深度保护和挖掘,由此产生能够主客共享的活态化的旅游服务产品。小镇的保护并非只为吸引游客,也应该让居民有高舒适度。

  第二个关键词是“贡献”。风情小镇的打造要对提升当地的影响力有贡献,总体来说“对社会经济的贡献度”应该是衡量风情小镇建设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

  第三个关键词是“满意度”。风情小镇的建设应该带动和促进当地社会设施、服务设施的改善。任鸣教授表示,风情小镇的建设应该是一个从规划到综合执法、综合治理、安全管理以及评价体系的建设都需要得到当地政府格外的重视的工程,需要落实政策和措施,也需要有专门的机构落实创建以及得到专项的资金保障。

  如果要用两个词来概括旅游风情小镇建设的意义,任鸣教授认为,应该是“固化”和“活化”。所谓“固化”,是对小镇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的保护,是对建筑物的维护、文化遗产的挖掘,保留历史的沉淀,不破坏自然的肌理。而“活化”是小镇内涵的展示和呈现,让小镇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为小镇的发展所用。

  易开刚教授表示,风情小镇的建设重点是如何体现风情、挖掘资源,而最终必须要转化为旅游资源和可持续的旅游服务产品。有规划地发展小镇,能让生态更优美,让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都得到有序的发展,从而让当地居民的生活更有品质,也能让游客更能产生认同感。

  他认为,小镇在规划上还应保持差异化,比如同为浙江著名的水乡古镇,安昌、西塘和乌镇都有各自鲜明的特色。安昌重民俗和传统,腊肉、香肠、扯白糖慢慢的变成了标志性的图景;西塘以“生活着的千年古镇著称”,原汁原味的水乡生活活态展示在游客面前;而乌镇近年来依靠戏剧节等活动打造出文化小镇的独特形象。(浙江在线记者 郑剑瑾)

上一篇:华夏美好大厂影视小镇首获世界业界认可 当选全球特征小镇典范
下一篇:墨玉县特征小镇建造让乡民吃上“旅行饭”